文獻閱讀量多少合適
Ⅰ 到底要閱讀哪些文獻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作為科研人員,閱讀文獻是必修課,但面對海量的文獻,我們到底應該選擇哪些文獻確實是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
現在每天只SCI收錄的文獻數量就可以達到3000篇。
例如只Plos One一個雜志每天的論文數量都可以達到50篇,也就是說文獻的數量增加幅度非常迅速,我們閱讀的文獻不僅包括新文獻,也包括過去的文獻,特別是經典的文獻,那麼在文獻海洋面前,我們必須掌握和了解暢游在文獻海洋中的基本游泳技巧,其中關於我們應該閱讀那類文獻的問題,我想談點看法。
第一、課題相關文獻
這是我們做科研的最重要信息來源,閱讀這類文獻必須看是少有異議的,由於和課題密切程度非常大的文獻數量一般比較有限,對這類文獻,應該報著研究的心態,要弄明白文獻的來龍去脈,例如文獻引用的參考文獻都應該詳細了解,文獻使用的研究方法都應該熟悉,甚至文獻的統計學方法都應該明白。
例如我自己,因為是作氫氣生物學效應,我從2007年到現在,可以說所有相關文獻全部閱讀過,甚至全部都進行了分析和記錄,並隨時跟蹤相關研究小組的進展,這樣才能作到心中有數。
遇到新的文獻可以馬上判斷其價值和意義,因為自己心裡早就有一套文獻的結構圖,那些是已經解決的問題,那些是沒有弄清楚的范圍,那些是問題的關鍵,那些是單純為發表論文而進行的修飾性研究和表達,基本上都心中有數。
這樣也並不耗費太大精力,因為反復閱讀可以明顯提高閱讀速度,有時候看看摘要就基本上掌握大部分信息,少量信息簡單選擇性看一下全文就可以。
第二、學科相關文獻
我個人是從事潛水高氣壓醫學教學和科研的,因此對潛水醫學、高壓氧臨床等相關進展都比較關注,一般來講這類文獻主要是關注新進展。
這不僅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必要,也是豐富和更新自己學科知識的重要方式,當然前提是要熟悉整個學科知識,不能在不了解全面知識的情況只追求新進展。
因此應該首先閱讀一些本學科的專著,甚至是英文專著的基礎上再選擇性針對某些方向經常關注和了解,對某些比較重要的進展應及時進行評價。
由於是本學科方向,自己有比較全面和系統的認識,可在必要時爭取發表一些評述性文章,公開自己的看法,以開展和國際同行的書面交流,這類文獻閱讀也可以變成一種非常好的學術交流模式。
第三、興趣類文獻
每個人都可能有除課題和學科以外信息愛好,這多屬於興趣愛好的情況,當然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有,這類文獻往往包括自己過去的研究領域,參加會議和各類討論中遇到的感興趣的話題。
例如我過去曾經對核酸疫苗有過興趣,曾經對MRI特別是功能成像有過興趣,也曾經對神經發育有過興趣,對熱量限制、細胞自噬、細胞程序性壞死、低氧誘導因子等等相關文獻有過興趣,對這些文獻都進行過追蹤和了解。
興趣文獻也包括自己審閱別人基金和文章時,為了提高自己的判斷力,臨時閱讀的一些文獻。興趣類文獻可以不必要看過於詳細,只需要對一些宏觀上的進展有所了解,對一些新的趨勢有所判斷就可以。
由於范圍比較廣泛,這類文獻可作為自己課題思路的借鑒,作為課題延伸文獻庫對待比較好,也可以找出一些上乘的文獻進行欣賞性閱讀。
第四、熱點類文獻
所以成為熱點,總有其道理,這類文獻可以關注從國際國內大型科技類網站和《自然》、《科學》、《細胞》、《神經元》等重要學術期刊,這些網站和期刊都會有一些熱點文章的介紹,當然一般都是新的文獻。
另外也可以跟蹤一些大型科技獎勵,例如每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因為一旦獲得諾貝爾獎,你往往非常容易獲得相關研究背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從一般文獻中難以獲得,這是一個學習和了解科研悟性,提高科學鑒賞能力的好機會。
例如2012年關於iPS的研究,你可以學習日本學者是如何從腫瘤細胞到幹細胞再到細胞轉化研究的歷程,也可以了解過去幾十年來這一領域的歷史發展過程。
關於化學獎,你可以通過這次機會了解G蛋白的相關知識,了解這類分子的重要意義,了解早期科學家是怎麼認識到這個分子,這個分子的那些重要科學問題在那個年代被認識和解決的,了解那些重要進展和突破是這些科學家獲得大獎的原因。
這些關鍵進展往往是具有較大科學意義的研究。
轉載本文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孫學軍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html
Ⅱ 如何高效地閱讀文獻
做研究,少不了要讀文獻。可是對許多初學者來說,讀文獻是件痛苦的事兒。
一些學術小白們,剛接觸文獻閱讀,就匆匆忙忙地在 CNKI 中用關鍵詞搜索出一堆論文,一通下載之後,就打開第一篇,從頭到尾一字一句地讀起來。
讀完一篇,放到一邊,再讀另外一篇。讀到後面,發現前面的文獻已經遺忘了,於是翻回頭去再讀一遍,這還只是中文文獻,那英文的文獻讀起來更是沒效率,不知所措。
那麼,對於如何高效閱讀文獻呢?
8. 學會邊讀文獻邊記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文獻切記眼高手低,要邊讀文獻邊記筆記。
對文獻中的一些創新型的觀點、方法、實驗過程及結論重點記錄,記錄可以用純文字記錄,但是我比較提倡畫路線圖記錄,根據文獻的研究次序畫因果關系圖表,可以更加直觀的連接文獻的研究脈絡。
知識層次的提高沒有捷徑,只有多看文獻,多與前輩交流。
把各種相關領域的文獻看懂了,或者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達到一定的層次,才有能力去接受和研究新的問題。
看得多了,久而久之,就能融會貫通,就能養成抓住重點,提高效率的能力和習慣。
當然,人的能力千差萬別,但即便是天才,也要努力。希望我的分享對你們未來閱讀文獻有所幫助,也希望你們能夠掌握更多的文獻閱讀技巧。
Ⅲ 參考文獻閱讀量不夠什麼意思
一般學校論文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參考文獻,比如十篇,你引用不到10篇,就參考文獻閱讀量不夠
或者對參考文獻的質量有一定要求,比如外文要求幾篇,中文要求幾篇,達不到要求也不行
Ⅳ 碩士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數量是多少啊
碩士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應不少於40篇,其中外文文獻一般不少於20篇。參考文獻中近五年的文獻數一般應不少於總數的1/3,並應有近兩年的參考文獻。
本科畢業設計主要參考文獻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2篇以上(指導教師認定為特殊類型的論文,可以不列外文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必須是公開出版、發表的(含網上下載)著作或期刊(論文),統一放在文後,並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進行自然編號,序碼加方括弧。
(4)文獻閱讀量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序言部分要概括,總結和分析他人的工作,還要論述個人的觀點。
2、碩士論文要盡可能多地利用圖形,表格,公式,數據表達意思,說明原理,方案等,有助於讀者理解內容。
3、論文在評論別人的研究工作時,一定要客觀避免引起糾紛。特別是談論其不足和缺點時,一定要慎重,沒有把握時不可憑感覺或印象隨意發表評論。
4、參考文獻中列出的文獻,應盡可能地標注在論文中。一方面尊重別人成果,另一方面可反映作者閱讀的文獻豐富,理論有根據。有的參考文獻可能是間接引用,就不一定標注出來。注意參考文獻盡量選用最新發表的文章和最新出版的著作。
Ⅳ 作為一個研究生,每天應該閱讀多少中文文獻每周應該閱讀多少篇英文文獻
學問不是按讀的多少計算的,看你能讀明白多少,讀完一篇後,想想自己,最好可以反思一下,不要變的有文無化。。。我相信這個道理大多數人都懂,但是要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就像看電視劇一樣,不要傻看,當然也不是仔細地看,很多的電視劇都反映了社會現象(雖然有的特別假)。
給你舉個例子:就說比較大眾的法制進行時吧,別當樂呵看,看完犯罪事件,聯系一下自己,別以後自己犯了罪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最後只能對著鏡頭苦著臉說(都是不懂法鬧的)。
希望你能明白我說的。。。呵呵。。大白話。。見諒
Ⅵ 工科研究生期間應該閱讀外文文獻嗎讀多少為好,怎麼讀(包括中文文獻),困惑之中,望得到高人指點。
要讀一些的,無論工科理科文科,研究生階段都需要廣泛的閱讀文獻,所以外文文獻是不可或缺的哦,外文文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你讀的是比較權威的期刊,大牛小牛們的文章很有啟發性並且有新穎的地方,可以幫助你了解到你所研究的領域里,目前最先進的研究進展,推薦多涉及一些。怎樣讀文獻,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重點的,先去閱讀文獻的摘要,如果是自己想要的,再看全文,外文文獻方面,那英文文獻來講,不曉得你英文水平何如,我自己的經驗,最開始的時候,會有點難,不過看多了,就順了,加油!
Ⅶ 研一看文獻寫文獻綜述,應該看多少篇文獻才可以寫一篇綜述大概要多久
1.研一寫文獻綜述至少應該看100篇參考文獻。
2.寫一篇文獻綜述大概需要3個月左右。
由於剛進入研究生一年級還未進行選題,這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科研方向,可以閱讀大量參考文獻來了解行業動態、最新研究成果。因此需要至少看完100篇參考文獻後才初步了解行業動態。看完參考文獻後大概3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篇綜述了。
一、 參考文獻定義及作用
參考文獻是指為撰寫或編輯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一般置於畢業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是作者在進行論文研究中為說明問題、引證論據等而直接或間接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做的必要標注,用來表明所引用內容的所有者和出處,可以保護文獻作者的知識產權。完整的參考文獻是論文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論文一起構成了嚴滿的科學研究過程的完整表達形態,表明學生已讀過的參考文獻資料,提供特定主題的相關資料,方便讀者閱讀。
二、參考文獻分類
按照類型不同可分為:
1.專著、論文集、報告。
2.期刊文章。
3.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4.報紙文章。
5.電子文獻。
6.學位論文。
三、參考文獻引用格式
不同類型的參考文獻引用格式有所不同,文獻引用標識也不同,具體如下:
專著用[M]、會議論文集用[C]、報紙文章用[N]、期刊文章用[J]、學位論文用[D]、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用[A]、雜志用[G]。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參考文獻
Ⅷ 如何閱讀文獻,閱讀文獻時應該注意什麼。
如何看文獻【轉】
根據課題研究方向,檢索到了大量的文獻後,如何閱讀是一個問題,在大量看文獻前,需要不斷總結一些好的文獻閱讀方法.結合一些論壇總結的經驗和自己閱讀文獻實踐,對文獻閱讀方法進行整理總結.
1。文獻閱讀的順序:找到相關文獻後,一般先看文獻的摘要,看看摘要是否跟自己的研究課題方向相關;接著看參考文獻,如果參考文獻中80%以上不是最近3-5年的文章,該文獻的參考價值就不大了(閱讀經典文獻除外);然後再看引言,注意引言中是怎麼闡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麼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如果這三個方面都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關,就可以仔細的閱讀全文了.
2。泛讀與精讀相結合:如果一篇文獻看完摘要後感覺對自己的研究思路幫助不大,僅僅能夠幫助了解別人研究進展,讀完摘要即存檔不再繼續讀下去,這種文獻閱讀叫「略讀」;除了讀完摘要,還仔細看完參考文獻和引言的文獻閱讀叫「概讀」;將全文看完,並結合自己的研究思路進行分析,這種文獻閱讀叫做「詳讀」;詳讀了一篇論文後發現有很多的啟發和思路,並且根據自己在讀這篇文獻時的問題和想法,展開來查看其他的相關文獻和書籍,以便弄懂相關概念和問題,這樣對一篇文獻進行閱讀叫「精讀」.在展開文獻閱讀時,需要將這些閱讀方法結合使用,我的經驗是「略讀」、「概讀」的文獻占總閱讀量的70%,「詳讀」的文獻占總閱讀量的20%,「精讀」的文獻占總閱讀量的10%.
3。堅持記筆記和反復閱讀:總結一套適合自己記筆記的方法,重要的結論,經典的句子,精巧的試驗方案一定要記下來,供以後參考、引用和學習;看完的文獻千萬不要丟在一邊不管,幾個月後一定要重新溫習一遍,可以根據需要,對比自己的試驗結果來看,在以後看文獻過程中遇到相似的文獻,可以把以前閱讀過的論文和筆記拿出來對照閱讀. .
4。電子文獻與紙質文獻結合看:對於「略讀」、「概讀」的文獻可以直接看電子版,但「詳讀」,特別是「精讀」的文獻一定要找紙質文檔來看,可以找期刊或論文集原本,也可以列印出來讀,我大部分列印出經典的或重要的文獻進行「精讀」.
5。抓住主要文獻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和評述:閱讀完一篇文獻後,特別是「精讀」過的文獻,不能一句一字的讀完了就萬事大吉了,需要對文獻進行總結和評述,這樣才能使閱讀過的文獻對自己寫論文真正有幫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述:(1)該論文的主題、目的;(2)該論文的前期工作的分析;(3)該文獻本身的研究方法、結果;(4)該文獻本身的創新之處;(5)該文獻可能進行改進的地方,對本人研究課題的啟發;(6)通過該論文,提出自己可能的新思路.
推薦略讀和概讀的進行模式是這樣的:
首先是看中文文獻,利用課題組已經有的「向EndNote批量導入中國期刊網題錄信息」的方法將所有的相關的要看的文獻的摘要等信息導到EndNote中,如此就可以在EndNote中進行略讀工作了,在略讀的過程中看到要概讀的文獻就復制了文獻的名字然後直接到中國期刊網將其下下來,存到對應的文件夾呢,並且利用EndNote的文獻鏈接功能將下載下來的文獻進行鏈接,這樣就能實現EndNote軟體的文獻閱讀與管理功能了。
看過大量文獻後,經常性的會出現思路和想法流失的情況,比如說,突然在看A文獻時,想到曾經在已經看過的B文獻中有某個想法可以和在看A文獻中的某個想法聯合起來生成一個很有創意的想法,但是一時有具體的忘了B文獻的存放路徑以及在看B文獻是那個想法的具體內容以及想法的提出原因。出現這種情況,是文獻管理上的失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個人推薦這樣一種模式。
使用到的軟體是拷屏軟體FSCapture和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7或8)首先在看文獻的時候,對看到的內容有什麼疑問或者是想法,或者是反問時有矛盾等等,可以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的注釋功能,首先用高亮筆將產生疑問和想法的地方畫出來,然後用旁註符號 ,將旁註符號的箭頭對向高亮筆畫出來的地方,在隨後出現的注釋箋中寫下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弄好後就用拷屏軟體FSCapture進行拷屏(ctrl+PrtScrSysRq是進行自選框的拷屏,Alt+PrtScrSysRq是對屏幕中某個活動窗口的拷屏,要好這兩個就足以),拷屏選定後點擊滑鼠鍵就會出現圖片存儲窗口,建議最好是以所精讀文獻的名字建立一個文件夾,將這篇文獻的題目、摘要、關鍵詞、總結用ctrl+PrtScrSysRq拷屏下來,存到文獻名字對應的文件夾下,並且給圖片進行比較容易識記和喚起想法的名字;而在看全文時產生的要進行注釋的想法則可以用Alt+PrtScrSysRq進行拷屏,並且每個拷屏都寫上對應的可以很好識別的名字(關鍵是體現出思路),一篇文獻看好後,可以用PPT將所有的圖片按順序整合起來,以後要再次讀時可以先將PPT調出來看看,我的建議是,不要怕麻煩,可以在某個磁碟的根目錄下建立「精讀文獻」的文件夾,將用以上方法弄出來的PPT都存到這個文件夾內,每天時不時的打開看看,特別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畢竟看圖片比看文字要舒服多了,而且PPT全屏後,僅僅動動滑鼠就可以向下翻閱,而且可以用很舒服的姿勢看,一邊看一邊想,很是愜意的。
之二
1.由點到面。選工作實踐中的疑點,熱點,由一個小枝節,檢索較全的文獻,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經相當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為知識更新非常快,且網上能查到的多為近幾年的全文。學習別人是怎麼發現解決問題的。知道目前對這個問題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後,擴展開,根據興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領域:誰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數多,誰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啟發性。去圖書館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擴展自己的視野,構建個人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看法。
2.由雜到精。有了一定...
......等等......
Ⅸ 文獻的閱讀原則是哪四個原則
文獻的閱讀原則的四個原則:
1、目標導向。開始檢索和閱讀之前,我們一定要明確目標。建議把檢索的目標提前寫下來,在檢索時反復強化提醒自己。這時候要杜絕好奇心的誘惑。
2、去偽存真。抓主線,抓亮點,摒棄完美主義傾向,時間有限度,生怕漏掉點什麼信息的想法導致碰到生詞就想查,讀到了後面卻忘記了前面。具體的閱讀方法建議三階段讀書法。
3、知識管理。形成知識管理體系,按習慣形成便於檢索的知識庫。切不可滿足於完成閱讀的數量,要讓讀後的文獻可利用。
4、尊重客觀事實。這是進行文獻綜述的首要原則,即不能捏造事實或者扭曲文獻的含義。對於研究者而言,既要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學術、對待論文,同時又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
(9)文獻閱讀量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高效閱讀步驟
1、模塊化速讀篩選,快速刪除那些不該浪費的(總計5分鍾以內)。
2、拋棄那些不適合我們浪費時間的文獻,比如何能夠讀好記住更重要。
3、題目+關鍵詞 (Title & Keywords)。(如果這兩點都不符合你的目標,果斷拋棄。)
4、掃讀摘要,找出科學假說。(如果不符合我們要求,果斷拋棄。)
5、跳到結論,看結論是否符合檢索目的。(同理)表和圖,是文章的核心。
6、回到背景,了解學科背景,研究初衷。
到了現在如果論文還在你手上,那麼很幸運,找到了值得閱讀的文獻。這往往是十里挑一,熱門領域甚至是幾十里挑一的過程。在遴選階段要果斷灑脫,切不可猶豫不決。
Ⅹ 正規論文格式
1、引言
1.1 制訂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規范我省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類畢業論文的格式,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1.2 畢業論文應採用最新頒布的漢語簡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由作者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與列印完成。論文主體部分字數6000-8000。
1.3 畢業論文作者應在選題前後閱讀大量有關文獻,文獻閱讀量不少於10篇。並將其列入參考文獻表,並在正文中引用內容處註明參考文獻編號(按出現先後順序編)。
2、編寫要求
2.1 頁面要求:畢業論文須用A4(210×297)標准、70克以上白紙,一律採用單面列印;畢業論文頁邊距按以下標准設置:上邊距為30mm,下邊距為25mm,左邊距和右邊距為25mm;裝訂線為10mm,頁眉16mm,頁腳15mm。
2.2 頁眉:頁眉從摘要頁開始到論文最後一頁,均需設置。頁眉內容: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類本科畢業論文,居中,列印字型大小為5號宋體,頁眉之下有一條下劃線。
2.3 頁腳:從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或緒論)開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第×頁共×頁,居中,列印字型大小為小五號宋體。
2.4 前置部分從中文題名頁起單獨編頁。
2.5 字體與間距:畢業論文字體為小四號宋體,字間距設置為標准字間距,行間距設置為固定值20磅。
3、編寫格式
3.1 畢業論文章、節的編號:按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
3.2 畢業論文的構成(按畢業論文中先後順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題名頁
中文摘要,關鍵詞
英文摘要,關鍵詞(申請學位者必須有)
目次頁(必要時)
主體部分:
引言(或緒論)
正文
結論
致謝(必要時)
參考文獻
附錄(必要時)
4、前置部分
4.1 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封面統一格式要求。封面內容各項必須如實填寫完整。
4.2 題名: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畢業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題名所用每一詞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題名一般不宜超過30字。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寫詞、首字縮寫字、字元、代號和公式等;題名語意未盡,可用副標題補充說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
題名頁置於封面後,集資列示如下內容: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小二號黑體,居中)
論文題名(二號黑體,居中)
學生姓名(××三號黑體)
學 號(××三號黑體)
指導教師(××三號黑體)
專 業(XX三號黑體)
年 級(××三號黑體)
(××三號黑體)分校(學院)(××三號黑體)工作站
4.3 摘要: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應以第三人稱陳述。它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獻採用。
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要是結果和結論。摘要中一般不用圖、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術語和非法定的計量單位。
摘要頁置於題名頁後。
中文摘要一般為300漢字左右,用5號宋體,摘要應包括關鍵詞。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譯文,英文摘要頁置於中文摘要頁之後。申請學位者必須有,不申請學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4.4 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般每篇論文應選取3-5個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用逗號分隔,最後一個詞後不打標點符號。以顯著的字元排在同種語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盡量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
4.5 目次頁:目次頁由論文的章、節、條、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另起一頁排在摘要頁之後。章、節、小節分別以1.1.1、1.1.2等數字依次標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頁。
5、主體部分
5.1 格式:主體部分的編寫格式由引言(緒論)開始,以結論結束。主體部分必須另頁開始。
5.2 序號
畢業論文各章應有序號,序號用阿拉伯數字編碼,層次格式為:
1、××(三號黑體、居中)
××(內容用小四號宋體)
1.1、××(小三號黑體、居左)
××(內容用小四號宋體)
1.1.1、××(四號黑體,居左)
××(內容用小四號宋體)
①××(用於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1)××(用於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a、××(用於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5.3 論文中的圖、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依序連編號編排序號。序號分章依序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於互相區別,可分別為:圖2.1、表3.2(式3.5)等。
5.4 註:論文中對某一問題、概念、觀點等的簡單解釋、說明、評價、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現,可採用加註的形式。
注應編排序號,注的序號以同一頁內出現的先後次序單獨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標示在需加註處,以上標形式表示。
注的說明文字以序號開頭。注的具體說明文字列於同一頁內的下端,與正文之間用一左對齊、占頁面四分之一寬長度的橫線分隔。
論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資料,均須標出引用出處。
5.5 結論: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煉。
5.6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應是學位論文作者親自考察過的對畢業論文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參考文獻應具有權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獻。
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的次序用[1]、[2]、[3]、[4]……形式統一排序、依次列出。
參考文獻的表示格式為:
著作:[序號]作者、譯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期刊:[序號]作者、譯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引用部分起止頁。
會議論文集:[序號]作者、譯者、文章名、文集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